星期日, 12月 16, 2007

華麗巴洛克-偉大的哈布斯堡收藏家-來自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之鉅作


迪亞哥.委拉斯蓋茲(Diego Velazquez,1599賽維亞—1660馬德里)

<穿白衣的馬佳莉塔.德雷莎公主>

約於1656年間繪製
油畫
經過修剪:105 x 88 公分
館藏編號 GG 3691

此張畫像是十七世紀西班牙與奧地利哈布斯堡兩系之間緊密聯繫的見證。

畫中人物是奧國瑪利亞安娜和菲立普四世的女兒,當時只有五歲,就已經被決定成年後要與王位繼承人表哥雷奧波德一世結婚。

之後,委拉斯蓋茲所繪的公主畫像,即被陸續被送到維也納。

畫家充份表達王室小孩的魅力,金黃色頭髮,細膩肌膚。

公主穿著白色有紅花與黑色刺繡花邊的服裝,各種色塊點線的累積,表現衣服質地觸感能力令人驚嘆,線條都相互關聯並聚合成立體的身軀。

何謂"巴洛克"??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於西班牙語及葡萄牙語的「有瑕疵的珍珠」(—barroco)。作為形容詞,此字有「俗麗凌亂」之意。歐洲人最初用這個詞指「缺乏古典主義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紀崇尚古典藝術的人們,對17世紀不同於文藝復興風格的一個帶貶抑的稱呼,現今這個詞已失去了原有的貶抑,僅指17世紀風行於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

雖然「巴洛克」直指缺乏古典均衡性的藝術作品,但其實巴洛克藝術家,與文藝復興的前輩相同,都很重視設計和效果的整體統一性,巴洛克風格以強調「運動」與「轉變」為特點,尤其是身體和情緒方面的,同時,巴洛克也是對矯飾主義的一種反動。

在歐洲文化史中,「巴洛克」慣指的時間是17世紀以及18世紀上半葉(約1600年 -1750年),但年份並不代表絕對的藝術風格,特別是建築與音樂。這一時期,上接文藝復興(1452年 -1600年),下接古典時期、浪漫時期。

歐洲文化「除舊佈新」,在各方面都有重大的改變與成就。資產階級興起,君主政治漸獨立於宗教之外(但民主思想萌芽)。科學在伽利略、牛頓等人的開創下展開。藝術上趨勢是「世俗化」,精力充沛,勇於創新,甚至好大喜功。文藝上的名家如莎士比亞、塞萬提斯;繪畫上有魯本斯,林布蘭特等,影響都極深遠。也在這時期,歐洲向外擴張殖民,漸漸佔據了世界文明的中心。


-------------------------------------------------------------------------------

繼「世界文化瑰寶—大英博物館250年收藏展」獲得空前成功之後,國立故宮博物院將從十月二十日起,推出「華麗巴洛克」大展,展出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最重要館藏—歐洲「哈布斯堡王朝」所收藏的名畫,包括林布蘭、魯本斯、委拉斯貴茲等巨匠傑作。這批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神聖羅馬帝國」、「奧匈帝國」君王所擁有的藝術瑰寶,即將在台亮相,將展到明年二月,提供民眾富麗堂皇的跨年饗宴欣賞歐洲文化藝術的高潮。
「華麗巴洛克」展品共有六十七幅名畫,除林布蘭、魯本斯外,還有杜勒、范大克、提香、丁托列多等名家代表作,由「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提供,作為故宮交流展,而且幾乎都是首度在台展出。它們的創作年代,涵蓋了「北方文藝復興」、十六世紀威尼斯畫派、矯飾主義以及十七世紀巴洛克。有不少畫作長寬超過兩公尺,尺寸驚人,其中最大一幅是魯本斯所畫的「西蒙與艾菲琴妮亞」,寬度近三公尺,相當考驗航空公司的運送能力。它們都屬於所謂的「老大師」(Old Master)名畫,身價不同凡響,主辦單位為這次大展所投保的金額接近一百億台幣。

故宮院長林曼麗表示,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珍藏展將呈現完整的巴洛克藝術風華。她指出,台灣民眾對於「巴洛克」這個名詞並不陌生,建築界也喜歡採用巴洛克裝飾風格,但究竟巴洛克藝術特點何在?對後代藝術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這回大展將提供很好的探索契機。林曼麗指出,巴洛克時期是歐洲藝術很重要的蛻變階段,當時宗教改革持續進行,天主教神權加速沒落,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蓬勃的君權思想和正在萌芽的民主意識。
這種現象反映在藝術創作上,畫家越來越關注俗世的人事物,他們不再只畫天主或聖徒,而是把更多熱情傾注在市井小民、家庭以及週遭生活環境,那些不吝於斥資買畫的王公富賈,也是他們樂於描繪的對象。畫家越來越會捕捉人物的性情和個性,甚至加入自己的觀察和詮釋;他們更注重光影的微妙變化效果,對於光在大千世界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領悟


因此,我們看到了巴洛克時期的繪畫百花齊放。林曼麗指出,如今人們所熟知的繪畫類型,包括人物肖像畫、風景畫、靜物畫、敘事畫等等,都是在巴洛克時期開始分流茁壯。中產階級的勃興,帶動藝術產業的發達,在荷蘭和比利時,買畫成了一種風氣和身份表徵,風景畫大行其道,許多人競相委託畫家繪製肖像。鼎鼎大名如魯本斯應接不暇,乾脆成立加工廠,他所聘僱的助手,包括了范大克、簡˙布勒哲爾等名家,魯本斯負責為畫作打輪廓,范大克等人則忙著幫他上色、補細節,繪畫出現了分工合作的生產線模式。

為了取悅買主,畫家更樂於運用濃厚鮮豔的油彩,更注重構圖和透視效果。巴洛克承襲了文藝復興的人本精神,更進一步落實在普羅大眾身上,為浪漫主義和近代藝術鋪好了康莊大道。

這回維也納藝術大展,最具新聞話題的首推魯本斯畫作,一共來了兩幅,一幅是1638年左右問世的「自畫像」,另一幅是神話題材的「西蒙與艾菲琴妮亞」。2002年,魯本斯一幅新出土的畫作「無辜者的屠殺」,在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中,以7670萬美金(約26億台幣)高價落槌,創下「老大師」畫作最高拍賣紀錄,也成為拍賣會有史以來成交價第六高的畫作。魯本斯啟發了德拉克洛瓦等後代名家,這幅自畫像繪於晚年,畫中的魯本斯手扶佩劍,臉上一抹笑容,似乎滿足於得之不易的貴族身份,但他毫不掩飾地畫出鬆垮的皮膚和皺紋,誠實面對年華不再的殘酷事實,使得這幅自畫像成為心境的表白。

其餘明星畫作包括了林布蘭的「閱讀中的提圖斯」。林布蘭親手描繪愛子閱讀的神情,藉由光線投映在書籍扉頁上的反光,他刻意凸顯少年的臉龐,製造出特寫的效果。此外,他讓臺塔斯沐浴在一種溫和的光線氛圍中,彷彿被神聖的光芒所籠罩,也寄寓了畫家對兒子的無盡慈愛。日前林布蘭的曠世傑作「夜警圖」被英國電影巨匠彼得格林那威取材,拍攝了一部電影,引起藝文界討論,這回林布蘭畫作首度到台灣展出,預料將成為矚目焦點。

沒有留言: